风从海上来 | 打通工业“大动脉”,赋能港产城融合发展

栏目:鸿基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21 浏览量: 70

“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经济

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在哪里?

在海上”


亘古的海洋优势,如何转化为澎湃动能?

“八八战略”给出了方向指引

理念一变天地宽

以港之正门 兴产业之城

《风从海上来——20年看浙北海岸巨变》

看嘉兴港区如何乘风破浪向海图强

抢占蓝色经济发展制高点

今天来看第九篇

《打通工业“大动脉”,
赋能港产城融合发展》

港口,催生了一座城;产业,构筑了这座城的血肉。工业,就是嘉兴港区的立身之本。

在嘉兴港区综合利用物料运输管道项目(亦称海底管道项目)现场,可以看到,该项目主要建设的两条海底管道已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嘉兴港区海底输送管道项目建设方为鸿基集团前期全资控股的港产融合公司,港服集团、海港集团参建。

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总长约5500 米,

其中穿越海底部分设计长度约420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120万吨。

管道采用定向钻施工工艺,自陈山罐区入土,从海底70米穿越至乍浦港区三期化工区。

第一条丙烷管道和第二条丁烷管道分别于今年3月27日和8月4日定向钻穿越回拖一次性成功,整体工程即将全面投入使用。

浙江华泓新材料有限公司管理者代表高意良告诉小编:

“海底管道项目既有效盘活闲置码头稀缺资源,实现码头和园区的高效衔接。

成功打通从港口到产业的港产融合,又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极大提升化工园区大宗危化品运输的安全性。

解决华泓公司两套45万吨丙烷脱氢装置的运输问题,为华泓公司新装置投产提供有力保障。”


该项目正式投运后,每年约120万吨的丙烷、丁烷等原材料将一改原先依靠槽罐车运输的方式,

经该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为后方化工企业原料供应提供安全快捷保障。

据了解,为破解液化码头运力受限以及陈山港口码头资源闲置等问题,

早在2018年,嘉兴港区就着手谋划海底管道建设事宜,

并于2019年首次提出在陈山原油码头至乍浦港区三期海底建设管道的设想。

2021年,港区确立由浙江嘉兴港口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负责项目前期报批工作。

经过5年不懈努力,该项目于2022年11月初正式开工建设。

作为超长距离水平定向钻穿越工程,该工程面临技术难度大、施工区域安全管控级别高等难点。


“首要难点就是工程所穿越的地质结构复杂。”

施工方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嘉兴港区运输管道穿越项目部安全总监卢宏伟说,

项目需要从粉砂地层和中风化凝灰岩地层中通过,

因此本次超长距离穿越施工采用两台大吨位钻机进行“对穿”作业,

施工过程中攻克了超长距离推力不足、扩孔回拖等诸多技术难题。回拖风险较大,是另一大难点。

由于项目两端均为安全管控级别高的化工园区,受场地限制,穿越管道分两段进行预制,再焊接后整体回拖。

“整个项目施工难度很大,丙烷管道回拖成功填补了我们在超长距离定向钻业务上的技术空白。”

卢宏伟介绍,嘉兴港区运输管道穿越项目丙烷管道定向钻穿越回拖一次性成功,创造了中国大陆水平定向钻穿越最长纪录。


在距离海底管道项目几公里外,嘉兴港区所辖的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一套套化工装置巍巍壮观,

输送原料的管廊管道如主动脉一般,串联起一套套装置。

公共管廊是化工园区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是企业与码头之间的桥梁,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高速公路”。

从码头到园区,从企业到企业,从产业协作到无缝衔接,

一条条管廊管道连起了产业链的上下游,打通化工园区“大动脉”,打造循环产业纽带,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走进浙江华泓新材料有限公司,硕大的装置正开足马力运行,现场机声隆隆。

华泓一期年产45万吨丙烷脱氢项目是嘉兴港区大力推动的氢能产业链上游企业项目,

项目除了每年可生产45万吨丙烯之外,还能产出1.6万吨工业副产氢,

据估算可满足近10万辆新能源汽车一年的氢能用量,为港区氢能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原料。

据了解,丙烷脱氢装置副产的氢气是冷箱低温分离后的干气通过变压吸附装置将其中的氢气分离提纯产出的,

纯度99.999%,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能够促进周边氢能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目前华泓新材料已和合盛硅业、岩谷气体、滨海加氢站、嘉兴石化等企业合作共赢,

每年通过管道输送氢气约2500吨,实现了港区氢能产业链的延链强链。

嘉兴岩谷气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园田正树告诉小编,

嘉兴岩谷气体和华泓新材料是园区内友好合作的成功示范。

目前,双方之间是2000吨的氢气合作量。

嘉兴岩谷向园区内其他企业通过管道输送必要的化工物料,

积极参与园区循环经济,这样既有利于安全环保,又实现绿色高效。

一条管廊,让上家的产品或废料成为下家的原料,

使企业之间的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走进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各类大型生产装置全负荷运转,

“隆隆”声不绝于耳。以热电联产为核心装置,嘉化能源将蒸汽供应给园区内企业及周边企业,

通过采用“蒸汽-冷凝水-锅炉上水”的方式,每年可节水144万吨、节煤9.4万吨、减碳24.6万吨。

与此同时,装置流程中生成的“副产品”,则成为园区内其他企业生产的原料,以及公司深加工、精加工的起点。

港区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为企业间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

企业的副产品和余热、中水、低浓度酸、氢气、氮气、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废弃物,基本实现回收利用。

每年化工园区里1500万吨物料通过15公里公共管廊实现内循环互供,年节煤7.44万吨、减碳20.6万吨;

园区实现集中供热,年节煤16.6万吨、减碳43.5万吨。

2022年,嘉兴港区46家化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43.9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2.12%,

综合实力连续六年列全国前十,单位面积产值列全国第三,循环经济之花不断绽放。


顺势而为,造势而胜。

嘉兴港区全力推动临港产业集聚,打造杭州湾北岸高能级产业平台。

依托嘉兴港得天独厚优势,港区以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为载体,不断推动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向纵深发展。

海涌东方港,潮起杭州湾,站在新的起点上,嘉兴港正以昂扬的姿态奋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

来源:读嘉新闻客户端

编辑:陈鹏军